查看原文
其他

《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4.03)丨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历史公园风貌演化研究进展及趋势

李旭芳,周向频等 园林杂志
2024-09-04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历史公园风貌演化研究进展及趋势

Progress and Trends of Research on Style and Feature Evolution of Historical Pa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Landscape

李旭芳    周向频*    吴怡婧    翁飞帆

李旭芳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园林遗产保护


周向频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外园林史与遗产保护、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吴怡婧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园林历史与理论、景观遗产保护



• 全文刊登于《园林》2024-03期 P69-77.

• 全文引文格式:李旭芳, 周向频, 吴怡婧, 等.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历史公园风貌演化研究进展及趋势[J].园林,2024,41(03):69-77.

• 摘要:城乡遗产保护的矛盾从扩张性开发对建成环境的蚕食转向存量更新对遗产价值延续的冲击,历史公园作为建成文化景观遗产,其风貌演化见证了近百年来城市公园从传统向近现代的转型。但由于历史公园存续时间较长,存在不同时期的功能叠加,其完整性及真实性已受损,正在面临历史风貌特征破碎、遗产价值认知不清等严峻挑战。因此历史公园的风貌演化特征及机制是什么以及如何评估历史公园的文化景观遗产价值成为关键议题。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工具,择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CNKI数据库中2000–2023年的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首先通过发文量、关键词、机构合作网络等图谱梳理研究热点及趋势,而后针对其文化景观视角下的特征识别、风貌演化、价值认知及评估等研究展开探讨。结果表明:(1)相关政策的颁发对研究动态具有明显的引导作用;(2)微观层面的物质研究正在被宏观的层积性动态演进所取代;(3)研究方法由文献考古拓展到数字信息、地理空间等多维可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此明晰历史公园在由静态物质保护向价值认知转向过程中存在的研究不足,以期为历史公园的活态保护更新、城乡遗产的可持续演进提供参考。

• 关键词:风景园林;历史公园;文化景观;风貌演化;遗产价值 


城市发展从快速城镇化建设时期向物质空间生产动力减弱、信息技术兴起的后城市化存量更新时期转变,价值延续与城市更新的矛盾加深,历史公园的文化景观风貌及文化遗产价值受到严重冲击,面临风貌破碎、文脉断裂的现状。此前国际对于历史公园的文化景观风貌演化与遗产价值认知的关注重点聚焦在基于物质层面的风貌特征识别保护[1]。已有研究仍然存在风貌演化机制挖掘不够深入、遗产价值评估赋值主观、指标因子雷同等问题,历史公园的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二元对立局面仍然存在。

本研究从文化景观视角切入,将历史公园置于城乡遗产活态更新的背景中,从历史公园的风貌特征识别、演化机制,以及基于风貌所沉积的遗产价值等层面剖析其风貌演化的研究进展。


   1 历史公园的概念及内涵界定   

历史公园(historic park)的概念衍生于2017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关于城市历史公园的文件》(Documenton Historic Urban Public Parks[2]。本研究中的历史公园包括自近代建造起就具有公共属性的公园、留存更早但在近代时期被改造为公园的历史园林,以及2000年前建造的城市公园。“风貌”用于描述历史遗存和景观的独特风格,当下亟需厘清其风貌的演化机制及生成规律,并对其遗产价值进行多元认知与识别以推进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与活态更新的实践(图1)。

图1  历史公园风貌演化与文化景观遗产研究概况


   2 数据来源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中文数据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英文数据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为数据来源,时间设定为2000-2023年,筛选出中文有效文献519篇,英文有效文献446篇。


2.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合大量的文献阅读,明晰研究热点与方向,将历史公园文化景观风貌演化与遗产价值认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图2)。 

图2  2000–2023年中英文献发表量


   3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历史公园   

风貌演化研究进展及趋势

3.1 历史公园风貌演化

3.1.1 文化景观视角引入

根据CiteSpace关键词共现可视化结果(图3,图4),文化遗产、保护、价值、城市历史景观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议题。但国内重点关注其保护更新及价值认知,国外研究重点聚焦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管理、规划层面。世界遗产体系中的文化景观强调以动态、文化的视角来剖析人与自然之间的演进与互动。在国内外不同院所展开国际学术会议研讨的基础之上,促进文化景观遗产的独特性及多样性并推动其跨国界跨文化的交流(图5,图6)。

图3(左上) 中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4(右上) 英文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5(左下) 中文文献发文机构分析  

图6(右下) 英文文献发文机构分析


3.1.2 基于文化景观的历史公园风貌特征识别

相对于动态的演化分析,目前的研究依旧囿于传统的思维模式,更偏重于单个时间切片的分析,少有研究能够建立遗产时空模型,对其文化景观遗产资源进行动态的全面梳理(图7,图8)。

图7(左) 中文文献关键词时间线 

图8(右) 英文文献关键词时间线


3.1.3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历史公园风貌演化机制探讨

历史公园作为文化遗产特质在特定的范围内随时间不断叠加、沉淀的动态遗产[3],需要关注其整体风貌的动态演变[4],但目前缺乏对公园风貌特征形成和演变机制的内在研究,导致无法把握风貌发展方向,许多风貌保护措施因缺乏针对性而导致特色的弱化。


3.2 历史公园遗产价值

3.2.1 历史公园文化景观遗产价值评估体系构建

当前的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忽略了历史公园与古典园林、现代公园的迥异(表1),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可供广泛参考和使用的价值认知体系。

表1 历史公园文化景观遗产价值构成体系


3.2.2 历史公园文化景观遗产活态更新利用

目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研究模式 :其一,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在对遗产价值评估的基础上记录、保护和恢复景观遗产。其二,将历史公园遗产的研究范畴延伸到周边环境、遗产旅游、城乡规划的范畴中[5]

3.3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历史公园风貌演化研究方法转向

(1)定性向定量转变 (2)静态向层积转变,层积性的方法为时空维度下的风貌演化特征识别及遗产价值评估提供参考。


   4 研究展望   

未来亟需将历史公园的学术研究与更新实践有效衔接,置于城乡活态遗产的保护更新范畴中,弥合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实现历史公园从风貌演化—规律探索—价值认知—活化更新的保护体系,为其当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吴祥艳. 法国历史园林保护理念和实践浅析[J]. 中国园林, 2003(7): 48-52.

[2] ICOMOSIFLA. Document on Historic Urban Public Parks[R]. Delhi: ICOMOS-IFLA, 2017.

[3] 曹永茂, 李和平. 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遗产价值认知框架构建[J]. 城市发展研究, 2023, 30(4): 80-87.

[4] 田梦瑶, 郑文俊, 艾烨, 等. 桂林山水城市历史景观“锚固—层积”时空过程解译[J]. 中国园林, 2022, 38(3): 26-31.

[5] 邵甬. 从“历史风貌保护”到“城市遗产保护”——论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J]. 上海城市规划, 2016, (05): 1-8.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并阅读完整版文章


编辑校对丨舒婷婷排版设计丨戴嘉旻             内容审核丨钱秀苇  戴嘉旻




往期推荐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4.03)丨韧性视角下的绿色基础设施
《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4.03)丨绿色基础设施韧性研究的国际经验《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3)丨从模型到应用: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乡村生态修复规划工具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3)丨布达佩斯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脉络、框架与启示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3)丨基于生态系统的防灾减灾(Eco-DRR)在日本的经验与启示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3)丨中埃两国垂直绿化研究的比较回顾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3)丨安第斯山脉的绿色基础设施:高山人居的合作性景观设计策略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3)丨联合国视角下的国际景观治理实践框架研究




《园林》学刊

定位:风景园林领域高质量学术刊物

定向:立足国内、面向国际

定标:服务学科学者、支撑行业发展

投稿网址:https://www.gardenmagazine.cn

联系电话:021-54353667(编辑)/54352749(发行)

扫码或长按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